第二章 败冢子-《宋未蚁贼》
第(2/3)页
“几天来都没船过来了。崇安那边现在也少有货物过来。”有挑夫丧气道。
“你们东家还要不要人?”有人抱着一线希望问道。
“我们东家哪有什么货物。东家是从外面回铅山的,走二十几里路就到了,哪里还会要人。”
“唉。我们半个月都没接到事做了,再这样下耒,家里老人孩子都得饿死。这个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。”有挑夫叹息道。
“我看你们还是尽快想办法,这一时半会不会好转起来。没听说,多面都乱了。”
“也听说了,但闷在家也不是办法,出来碰碰远气吧。”那挑夫叹道。
“没货挑,你们不会回去种地啊。”镇上一个当地人说道。
“哎哟,老哥,若有地种,谁还会做挑夫磨肩膀!别人我不说,我家自我阿公(信州一带爷爷称呼)开始,吃的就是挑夫的饭。”那挑夫叫苦道。
众多挑夫都点点头,大家情况相差不多。这福建、信州都是山多田地少,田租收的又高,单纯的土里刨食,年景好还是混着过,年景一差,还不是有一顿没一顿的。大多农夫种田种地之余,还得找活打短工或也做些挑夫的活。几个月活计清淡,聚在这码头候着的,也都是些无田可种的专职挑夫。
“唉,也没法子噢。现在哪里都不好找活。府城那边也一样。”一个信州府城来的老挑夫放下筷子,叹道。
“是啊。都是那些蒙古鞑子惹来的事!”有个稍稍年青些的挑夫一边紧了紧腰间的布带,一边恨恨道。
“咄,你不要头了!”刚放下筷子的老挑夫脸色一变,忙喝止道。
“不是这样吗!这鞑子前些年闹了四川,旧年又占了襄樊,现在在鄂州那边闹得欢,这样哪还有船来。”那年青的挑夫叫道。
挑夫们常接触行商,对外面事了解得倒不少。
“嘘。后生,祸出口出啊。”老挑夫摇头道,“你是不晓得,现在不能叫鞑子啦,得叫元人。”说着又低沉着声道:“府城那边都传遍了。元军都占了建康、宣城,不久就到临安府了。就要换皇帝了,以后咱们就是元朝人了。”
“换皇帝?去年不是刚换了皇帝吗?”有个壮硕的汉子,傻傻地凑上前道。
“你这个北地佬,五大三粗,傻傻地知道什么。”隔壁纸墨铺的东家不知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,嫌弃地嘲笑道:“上年换皇帝,是临安府的皇帝老子升天,换成儿子当皇帝。现在说得是要换成蒙古人做皇帝了。”
那个被唤成北地佬的粗汉也不恼,抓了抓头,转身对年青的纸墨铺东家笑了笑,道:“施相公见多识广,说这样就是这样。对了,施相公,你店里要不要雇人,不要钱,只是管饭就行。”
这施相公开着小小纸墨店,又进过学堂,是河口镇上有名的和气的人,平时常照顾着自已,会给自已派些活。
“呸,我那小店哪养得起你这样大汉。你应看得到,这段时间可有一点点生意?这兵荒马乱的,哪个还会买墨买纸,有钱,不会买刀买枪啊。再这样下去,我都要关门挨饿了。”施东家苦笑道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