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正当那边纪灵与袁涣谋划之时,实则刘备这边压根就没什么大动作。 在当日入驻下蔡之后,刘备军这段时间都在整训兵马。 倒不是刘备不想动,而是没法动。 降卒对于军队来说历来都是个麻烦事。 即没法征战,还要吃粮食。 不过还好,他们这次虽然得了诸多俘虏,可四城之内粮食尚且足够,加上刘备本身的军粮,用上两三个月是没问题的。 没了粮食问题,关键就在于如何让这些士卒恢复战力,为刘备所用。 为了解决此事,秦瑱就给刘备提了一个建议,在军中进行思想教育。 刘备一听,自是好奇问道: “军师所言思想教育,又是何物?” 秦瑱闻之,便对刘备笑道: “所谓思想教育,乃为让士卒知善恶,明白为何而战!” “在下思虑彼等不能为我军所用,关键在于彼等在袁术麾下懒散成性,军纪涣散!” “其中自有那等良善之辈,被军中恶习侵染。” “也有那些被征召而来,只知听命行事,不知为何而战!” “故而我军便要使其知晓我军与袁术谁对谁错,彼等该为谁战。” 刘备听着,自能体会其中妙处,可随之又皱眉道: “此法虽好,然则我军虽为大义而来,彼人未必能懂,便是宣扬此事,恐怕也无大用!” 若说出兵的正当性,他刘备比谁都懂。 毕竟黄巾之乱时,他就扛起了匡扶汉室的大旗,知道大义的作用。 关键在于他之前的作用对象都是世家和知识分子。 还未从对百姓宣扬过自身的正确性。 因为你和世家说天子,世家知晓,你要和百姓说天子,那是白瞎。 很多百姓甚至一辈子都不知道郡守是谁。 你告诉他你要匡扶汉室,压根没人理你。 故而此时对秦瑱提出的思想教育一事,觉得有些异样。 而秦瑱见刘备如此,便笑着解释道: “明公岂不闻《左传》有云:‘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’!” “彼等升斗小民,自不懂家国大义,但却知何人带他们善,何人待他们恶,故动之不当以义,而当以情!” “今袁术篡逆尚在其次,关键在于此人横征暴敛。” “这些士卒皆是淮人,岂不知袁术之恶?只不过碍于袁术之强,不敢逆反。” “故我军要行此事,便可挑出那等被袁术为祸之人,出来讲述袁术之患。” “我军派人宣讲,彼人未必肯信,也可从士卒中挑选那等受我军恩惠之人出来讲述我军之善。” “如此善恶对比,只要其人良心未泯,便知当为何人所战!” 没错,他这个方法,就是后世的诉苦大会! 在秦瑱看来,这一招简直就是施行仁政的大杀器! 因为这个时代的士兵,除了少量精锐,大多都是农民兵,天子与他们没有利益牵扯,唯有政策才能让他们感觉好坏。 只要让这些士兵感觉他们政策好,那就不需要什么金钱催动,就能让这些士兵跟着你干。 毕竟,孤家寡人是少数,有家人的,谁不希望自己家生活在一个政策相对仁慈的君主麾下? 就算是那些光棍,早晚也会成家立业,同样会为自己奋斗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