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到了这个局势,他也不想抢功,既然刘晔已经谋划好了,索性让其做个全套,以此功当做立身之基。 刘备闻言,心知秦瑱想法,于是又回令刘晔,让其说服秦翊归降。 军令传回之后,刘晔自是欣喜,忙让赵云在此领军,他则是只身又朝合肥行来。 而在这时,合肥城内,秦翊听到刘备军杀了郑宝,受降其部之后,已是大惊失色,忙招众人前来商议道: “我等还道那刘备老儿南下,其心不在合肥。” “如今见之,刘备之心还甚孙策!” “此人知兵不够,又将那巢湖郑宝杀了,共收其部,如今兵马逾越万众,我等孤军守城,如何抗之?” 众将听此,自是纷纷低下头去,难发一言。 实则从他们视角来看,是很难预料到现在情况的。 因为刘备南下之时,总兵力也就五千人! 从表面兵力对比就能看出,刘备很难夺取合肥,因而他们并无戒备。 结果谁能想到,刘备夺取六安、浚道的同时,竟然会对郑宝动手。 现在随着郑宝兵力一北上,他们瞬间就进入了刘备的包围网中。 北边是张飞于寿春统领的两三万兵马,南边是巢湖贼众,东边是刘备四千兵马,就连西边的六安都被刘备所取!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,都被刘备锁住,即便对方不攻城,也能把他们困死在此。 因而众将自然也无什么解决办法,但众人也知秦翊如此,恐怕无计可施,当下又站出一人道: “将军,为今之计,合肥难守,或可突围自六安南下,投奔刘勋将军!” 既然守不住,那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突围了。 可他话语刚出,便见一将沉声道: “若是早些突围,还可成事,现在刘备兵马将至,我等在城内自然无恙,若弃城而去,必引刘备追击!” “此去舒县路远,若叫其追上,前堵后追,如何善了?” 说话此将,乃秦翊麾下副将,其人姓陈,名章,乃九江人士。 他一说话,那主张突围之人便反驳道: “若依陈将军此言,我等如今便只有投降一途了?” 陈章一听,自然反驳道: “吾非力主降之,只是为将军计,不可再损兵折将!” “眼下形势,与其突围,不如求援刘勋,一解我等之难!” 而他话音一落,又见一将出列道: “将军素与刘勋不善,若是投之,刘勋还能纳之。” “如今被围求援,刘勋岂会轻易前来?” 陈章见状,再度反驳道: “我等同属一军,刘勋何故不援?” “若不求援,叫汝说说,我军该当如何是好?” 他这话说出,那人子不乐意,随之便与陈章争论了起来。 一时间众人各执一词,有要求援的,有要突围的,但就是没人敢说归降。 因为他们都知道一点,那就是秦翊的家小不在此处! 和袁术麾下很多大将一般,秦翊作为常年驻军在外之将,家小都不在身边,需要作为人质留在袁术身边。 之前寿春迁都之后,其家小便被迁到了新蔡。 这种情况下,让秦翊归降,就是让秦翊舍弃家小。 故而无人敢触这个霉头。 但他们这么吵着,却让秦翊一阵不耐烦,直挥手道: “罢了罢了,既是无计,便都下去就是,何必在此叨扰。” “都下去吧,休要再论!” 众人见之,自不在言,纷纷行下堂去,唯有陈章留了下来。 秦翊一见,不由皱眉道: “陈文继,汝为何不去?” 陈章见状,便对秦翊道: “在下不去,乃为将军计也,我见将军早不去投刘勋,可见将军无意投之。” “后又从在下之谏,不与刘备相争。” “今即已被围,何不顺势降之?” 他与秦翊本是同乡,自比外将更为亲近,有些话也敢明说。 秦翊听其言语,自是颇为不悦道: “诸将知我家小不在,皆不敢劝,何独你一人敢言此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