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却说袁胤这边行出城来,一心只欲南下,结果遭到徐璆追击,好不容易摆脱追兵,回身一看,便发现兵马已然只有数百。 说来也是袁胤的锅,本来白天之时,黄猗被关羽斩首,其麾下士卒便都胆怯不已。 其后袁胤畏惧关羽之势,下令闭城不出,就任由这些士卒回营,并未安抚。 于是这些士卒回到营中,一听别人问起这次交战,自然就开始吹嘘起了关羽之武。 那自是将关羽吹得天花乱坠,言其万军丛中斩了黄猗首级。 城内兵马本来就士气低落,这一听敌军有这种神将,哪里还敢与之为敌! 正巧那边徐璆拉着何夔行出府内,谈及如今形势,皆是恼怒不已。 何夔也就罢了,徐璆却是个敢作敢为的。 其父徐淑官至度辽将军,其人少博学,辟公府,举高第,早年就担任过荆州刺史。 汉灵帝还在世之时,就已经身居高位。 后因天子迁都于许昌,召其入朝,却被袁术拦下,留在其麾下。 他一心想回归朝廷,怎会放过这种机会,当下与何夔一合计,就准备反他娘的,直接就往军营之中行去。 召集诸将,言说利害,相约夜间而动。 士兵本已畏惧关羽之勇,听得此言自无不从。 也是阴差阳错,袁胤中了关羽之计,想要弃城而走,也来到了军营之中。 正好撞见准备起事的徐璆等人,两方顿时火倂一场。 亏得袁胤身边还有一支精锐兵马,这才得以脱出城内。 可相应的,城内数千兵马乱作一团,仅有数百人随之脱出战团。 眼见此时只有这些兵马护卫,袁胤自是哀声叹气,寻来惠衢问道: “今敌大军在后,又逢徐孟玉等反叛,若敌军追击而来,当如何应对?” 惠衢见袁胤前来问计,自是心中一叹。 早知如此,他就不该劝袁胤弃城而走。 那样的话,虽说徐璆等人会反叛,可即便城池陷落,他也没有生命危险。 大不了见得关羽,纳头便拜,怎么也能活下来。 现在可好,莫名其妙就上了袁胤的破船,袁术家小是保住了,可他家小还在城内呢! 因而心中自是悲哀不已,又见袁胤问计,顿时叹道: “即知敌有追兵,何寻大路而走,当走小道南下!” 袁胤听得此言,自是形容苦涩: “吾何不知,因公家小于此,车马皆在,小路难行,当走大路!” 惠衢见状,回头看了一眼袁术家小,心虑敌军追兵将至,如此行进,能走多快? 若被追兵追上,若留袁胤在此,恐又是一阵杀戮,难保他们性命。 相反,若是支开袁胤,敌军追至,他打不了顺势投降,也免得再遭兵乱。 思虑及此,他自是计上心头,对袁胤道: “将军岂不知现在公子为重,若行大路,被敌军追上,必受其害。” “但带嫔妃在此,又难行小路,不妨将军自带公子寻小路南下,在下自领军在此南行。” “如此,便是敌军追上,也可保公子与将军得安!” 他这话说得大义凛然,自是一副献祭自己,保全袁术家小之态。 袁胤不知其心,满以为他是忠臣烈士,当即感动的抓着惠衢的手道: “未知先生忠勇如此,若此番得生,日后见得吾兄,必言先生今日之恩!” 如此说罢,他又依惠衢之言,带着二三百人沿着小路行去。 然则他哪里知道,惠衢等他一离去,便带着麾下等人一路朝着新蔡方向返回。 这般行路不到三刻,便见远远的行来一彪人马,正是关羽所领追兵。 关羽一路追击而来,见得有大量车马于此,心知袁曜便在此处,急忙令兵马杀上前来。 不想一至车马前方,便见一文士领着兵马跪地而降。 关羽见之,自是疑惑,直接问道: “尔等何人,为何在此,可知袁曜现在何处?” 惠衢心知此人定是大将,急忙对关羽道: “敢叫将军知晓,在下乃城内官吏,名为惠衢,因被袁胤率兵裹挟至此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