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此外,尚有军队冬装、帐篷等御寒之物大量空缺,子敬那边所需器械也无来路。” “军师也知,备实不善此道,故欲寻军师前来商量,何处该消减,何处该支出,我等须得论出个章程!” 面对秦瑱,他也自然是将这段时间积压的问题全部说了出来。 而孙乾在一旁听着,亦是叹气道: “说来主公之言也是在下之虑,眼下才入十月,便已下了两场雨。” “旱情未曾缓解,这夜间反倒越发寒冷。” “恐怕今年冬日会比去年早至,如今难民越来越多,须得尽快搭建一批房屋,采购一批麻、葛布匹,不然即便有我军救济,百姓也难熬过今冬一季。” “若是百姓来年恐会产生瘟疫!” 他一说罢,刘备自是眉头一皱,他这边钱财还没来路,孙乾这里却又多了一个去处。 偏偏这些东西还都是必需品。 须知在乱世之中,真正死于战争的百姓,其实是少数。 对于百姓杀伤力最大的,是疾病、饥饿、寒冷。 在战争之中,百姓可以逃难,但在瘟疫、饥饿、寒冷气候面前,百姓却是逃无可逃。 而这三样东西历来是相继出现的。 一旦遭遇极端天气,就会造成百姓饥寒交迫,大量百姓冻饿而死。 这些冻死饿死的百姓,又会在春天变成病原体,传播大范围的瘟疫,导致那些苟活到春天的百姓大范围感染。 如此反复,直到活人的数量降到一定范围才会停止。 这也就是为什么曹操明明只是打了一场仗,却导致‘白骨露於野,千里无鸡鸣’的主要原因。 要想不造成连锁反应,他们这里就还需要给百姓购置一些保暖之物。 思虑之间,刘备自是越发忧愁的看向秦瑱道: “形势如此,军师可有解决之法?” 而他说完,就见秦瑱正色道: “不瞒主公,此亦是在下此次前来所为之事!” “当前我军种种患处,无非两点,一者难民成患,数量极多,难以管理!” “二者,我军钱粮不足,难以为继!” “故而在下思虑了一个以工代赈之法,用以解决我军如今之患!” 见得秦瑱果然有解决办法,刘备与孙乾自是一喜,忙问道: “不知何为以工代赈?” 秦瑱见之,便将自己的计划书取了出来,一边说一边将书递给刘备道: “所谓以工代赈,便是将救济之法,改成招募流民做工之策!” “因当前我军钱粮不足,便须寻个开源节流之法。” “若是刘元颖治民之策,今年淮南之地难民恐要达数十万之巨。” “难民数量如此之众,我军却要将其养到明年春季。” “若是我军有积累便则罢了,但我军钱粮却也难以供养。” “而即便将百姓养到明年,我军也需将其送回原籍安置,给予田地、农具、粮种,安排耕种,恢复生产,其耗费之巨,非我军所能承受。” “故而在下思虑,既是如何都要保证难民得生,不若让其帮我军做些事情,增强我军实力!” “正好我军眼下钱粮还剩不少,救民虽难,却能发展些许产业。” “我军不妨趁现在难民还未失控,让官吏将百姓所长进行分类,以粮食为酬,雇佣其为我军出力。” “似如那等本为木工,擅长筑屋制器之人,便让其为我军搭建房屋、制造农具。” “似如那等本为铁匠之人,可将其聚集一处,为我军打铁、制造器具。” “又有那等无家可归的妇女,无依无靠,可将其招募,我军给与织机、棉麻,让其负责织布。” “至于那等别无长处之辈,便可出点苦力,与我军开垦荒田,收集物资!” “另外,再招募一批流民,为我军搭建工坊,制造货物,供我军售卖。” “如此,即可大量节省我军人力,又可凭彼等之力为我军创造收益,同样也救济了灾民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