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这人历来在刘备身前随意惯了,此时行为举止亦是颇为随便。 不过老刘自也不在意,只是看向秦瑱道: “如今即知子义所在,不妨遣人南下召其北上如何?” 要说太史慈,那也是刘备求而不得之人,眼下见发现了太史慈踪迹,自然迫切想要招来一见。 可他一说完,秦瑱便摇了摇头道: “我知这太史慈与主公有交情,然则时事异也,人心难测。” “昔日太史慈乃孤身一人,如今却是手握兵马。” “虽有恩义在前,眼下却未必可招!” “陡然派人前去招揽,反倒可能会让其误会!” 这亦是现实和游戏的不同,有时候不是说人家在野,你就能招的。 若是赵云领兵在丹阳,那秦瑱肯定毫不犹豫就会让刘备招揽,可太史慈这人却不同。 赵云是刘备的铁杆粉丝,为了刘备能漂泊几年时间。 太史慈当初却是看也不看刘备,转手投入了刘繇麾下。 由此可见太史慈相较赵云志向更大,也更现实。 而论起刘备和太史慈的交情,满打满算也就是太史慈求援,刘备出兵救援而已。 这顶多算是太史慈欠了刘备一个人情。 若太史慈只是白身,面对招揽,或许会只身来投。 可现在的太史慈已经独立,手上握有兵马,算是一个小军阀,未必会领兵来投。 而且,若太史慈真有投靠之心的话,早就投孙策了,没必要自立为丹阳太守。 因而秦瑱分析,太史慈现在的心态,恐怕是厌倦了刘繇,想自己单干。 这也就能解释,为什么原本历程中太史慈会抢占泾县,招揽山越人对抗孙策了。 这种时候想靠刘备那点交情去招揽,恐怕会起反效果。 面对他这番话语,刘备自是眉头一皱,想要反驳一下,却不知从何说起。 说来说去,他和太史慈相识不像赵云那么久。 虽然有旧情,却不像赵云那般知心, 从之前相处来看,太史慈是个胸有大志之人,未必是想争霸,但一定想要干一番事业。 眼下几年没见,他还真不好确定太史慈现在是什么心态。 思虑如此,老刘自是一阵惋惜道: “既不能招,又当如何?子义武勇了得,信义笃烈,实属上将之才!” “总不至明知子义在南,却放任自流,任其走上歧路啊!” 看着刘备如此惋惜模样,秦瑱自是一笑道: “主公真欲将其揽入麾下?” “这是自然,子义如此大将,谁不愿揽之为己用?” 刘备难得露出了一脸急切道: “我知军师定有良策招揽,何不与我道来?” 他知道依秦瑱的习惯,要是没有办法招揽太史慈的话,是不会主动寻找的,现在多半实在卖关子。 他一说罢,秦瑱自是露齿一笑,看向了简雍道: “方才吾闻宪和言及刘繇诸事,不知现在刘繇何在?” 他一问话,简雍便微微笑道: “那刘正礼于上月已经病故于豫章!” “只是因为豫章偏远,尚未报之于朝廷。” 听得此言,秦瑱自是再度点了点头,对刘备道: “若是如此,在下倒是有一计,为我军招揽太史子义!” “可此法颇为不合礼制,但恐主公不愿行之!” 刘备见其果然有策,急忙探头道: “但有计策便可,又何故虚礼?” “军师只管说来,只不违背道义,备自无不行之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