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某种意义上来说,周瑜是个全才,无论是领军还是政治都十分敏感。 因而他仅仅只是看到秦瑱这封信件,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。 而孙策对于政治不甚敏感,见得此状,不由问道: “公瑾此言何意也?彼只发书一封前来,言何有计?” 他确实听周瑜说过秦瑱用信谋划吕布之事,然则吕布上钩,那是因为吕布太贪。 现在秦瑱在信上所书之事,是请求他不要对他们粮船动兵。 这个不论秦瑱发不发信前来,自主权都在他们身上,秦瑱能拿什么算计? 可他这么说着,便见周瑜将书放在了一旁的案桌上,倒了一杯酒递给他道: “兄若以为无计,那小弟敢问兄长,若无小弟之言,兄长看得此信,当如何决断?” 孙策接过了酒杯,沉吟一阵便道: “若是光看此信,为兄自然不当允诺!” “一则刘备现在治淮南,皆凭此粮,我军若是坐视荆州粮草东运,便为助力刘备稳定大局,此乃资敌之举,吾不愿为也!” “二则秦瑱此贼几次助力刘备算计我军,阴险狡诈,为兄不喜此人,自也不愿与此人方便!” 他自认和秦瑱非亲非故,又是敌方,自然没道理依照秦瑱的要求去做。 不过他一说完这话,周瑜便摇头沉声道: “兄若是如此为之,便中秦瑱之计也!” “因刘备现在于淮南安置灾民,乃是善举!” “天下世家闻此,无不赞刘备之仁德。” “此时此刻,我军若是不知便罢,如今秦瑱发得此信前来告诫,我军若依旧拦截粮船,那岂不是存心断了数十万灾民活路?” “如此一来,天下士人谩骂不说,朝廷亦会惩戒。” “若是秦瑱借此大肆宣扬,则淮南百姓必以我军为恶!” “再者,此粮对刘备军并非必要,他们贩绢纸得钱,何处买不得粮食?” “只要让其熬过此劫,待得秋收之时,他若起兵南下,百姓定然欣然从之!” “此乃得人和之举,秦瑱乐而为之。” “反之,现在阻了荆州粮船,即便我军整好江东之事,来日北上之时,淮南百姓亦会死命跟从刘备抵抗,我等不得人心,如何能据淮南?” “秦瑱之所以会发信前来,多半不是期望我军放他粮船而去,而是期望我等拦住此等船只,自毁名声!” 如此说着,他自是暗叹秦瑱心思深沉,一举一动之间,都是暗藏深意。 孙策听得此言,则是暗骂道: “秦瑱此人,当真不为人子,吾本以为此人服软,不料又有这等算计!” “若非公瑾查之,愚兄恐又中此计也!” 他心想秦瑱这家伙心思诡异,属实难以探明。 给吕布的信就是诱之以利,给他的信却是激他拦船,真就是专攻人性弱点。 思虑之间,他却又再度皱眉道: “那依公瑾之言,我军是该将他们粮船放过?” 然则他话音一落,周瑜便摇了摇头道: “秦瑱心思之深,岂会如此简单?” “现在我军拦截船只不行,放船自也不行!” “须知荆州商船极大,不止能放粮草,亦能窝藏兵马。” “若是我军轻易放船,其中暗藏兵马,又该当如何应对?” 虽说这个时候还未发生白衣渡江之事,然则兵者诡道。 秦瑱用兵历来不寻常理,倒是让周瑜开始怀疑起秦瑱有借粮船运兵之意! 江东地广人稀,在战略上来说是优点。 广泛的疆域,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战略纵深,延长敌军补给线。 可在战术上来说,却是极大的缺点。 长达数百里的防线之上,要是秦瑱悄悄与荆州方面达成联合,通过粮船运兵,在某点上藏上一只兵马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