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却说秦瑱领军回寿春才发现诸葛亮已经被招了过来。 在刘备的请求之下,便动了培养之心。 经得宴会上二人一确定,第二天诸葛亮就带着礼物来到了秦瑱家中。 在这个时代,拜师是要给束脩之礼的,诸葛亮要拜师,自然要带着礼物前来。 这些礼物,是诸葛瑾所备,乃三条干肉,两匹布。 礼物虽然不重,却为了表个心意。 不过这些礼物却非送给秦瑱,而是送给蔡琰。 因为秦瑱为了防止日后被人诟病,采取了一个代师授艺的方式。 因而诸葛亮入门之后,却非秦瑱亲传,而算是秦瑱师弟,所拜之人,也是秦瑱的岳父兼师傅蔡邕。 代师授艺之法,本是后世相声界的人情世故。 现在却被秦瑱用来收下诸葛亮,这自然也是一件新鲜事。 蔡琰此时已有三月身孕,发福了不少,看着诸葛亮对自己亡父画像祭拜,便白了秦瑱一眼,细声道: “夫君既有意收下孔明,便自己为师既是,何必又将父亲牵扯出来!” 在她看来,秦瑱这是多此一举。 因诸葛亮跟随秦瑱学习,自然不是前来学儒家经义的。 学得是经世致用,战阵对决之事。 实则秦瑱这些学问,压根就不是跟着她爹学来。 她自也不知自己夫君从哪里学得这一身经天纬地之才。 但她知道一点,凭秦瑱的才学,完全可以开宗立派,收取弟子。 却是没有必要将这个名头给挂到她爹头上去。 不过秦瑱见状,便给媳妇咬耳朵道: “夫人此言差矣,吾自继承丈人之学,正当弘扬丈人所论。” “如今正是代师授艺,来日孔明学有所成,正可与我一道发扬丈人学问,好叫后世人知晓丈人之名!” 实则他之所以代师授艺,也是不希望蔡邕的一些东西失传。 毕竟他虽然学了蔡邕不少东西,却也只是皮毛。 须知蔡邕作为东汉末年大儒之一,后世影响远比不上郑玄等人。 究其原因,一半是因为蔡邕常年颠沛流离,又没有一个传承的徒弟。 另一半则是因为蔡邕的大量作品失传。 实际上他这位老丈人可谓汉末文坛第一人,诗赋、音律、书画、经义等无一不通,无一不精! 其诗赋大半失传,音律之学也没传承,书画、经义更是寥寥无几。 这些可都是文化瑰宝,失传了自然可惜。 而现在蔡邕的几个徒弟,仅仅有阮瑀、路粹、苏林、顾雍、王粲等人。 似阮瑀、王粲等人,虽为建安七子,却没有开始弘扬蔡邕之学。 路粹、苏林等人无甚大才,难当大任。 顾雍与他相似,皆是长于军政,不喜文艺。 唯有诸葛亮,本身是个全才,才艺方面也十分了得,可以完全继承蔡邕一身本事。 因此秦瑱替蔡邕收下诸葛亮,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是为了补偿自己老丈人。 蔡琰听得他的解释,自是心中窃喜,暗道自己夫君有心。 可欣喜之中,又是有些恼怒其没个正形,外人在此,尚且如此亲密。 如此心态之下,自是情意绵绵的又白了秦瑱一眼。 而秦瑱已是习以为常,转头去看诸葛亮祭拜蔡邕去了。 待得一番礼毕,他方才引诸葛亮见过蔡琰道: “此乃吾妻昭姬,算来也是汝师姐!” “吾师蔡公一身才学,大半归于昭姬之手。” “今日过后,似府内书卷汝皆可观之,若吾不在,可让下人找昭姬为汝寻来!” 虽说这个时代男女交往不像后世,但成婚之后却有男女之妨。 带媳妇见客人,这是极为亲厚的行为! 诸葛亮见此,自是心中感动,又听可以借用蔡邕藏书,更是欣喜不已。 他这人本来就喜欢读书,而蔡邕的藏书丰富可谓天下独一份。 若能借书一观,正是他所愿之事! 思虑之间,他又对秦瑱和蔡琰执弟子之礼,算是定下了他和秦瑱亦师亦兄的关系。 蔡琰见其如此懂礼,不由暗自点头,开口问道: “孔明可曾娶妻否?” 诸葛亮见状,便即回道: “已聘荆州黄承彦之女,本定今年嫁娶,因叔父之丧延后!” 蔡琰本是客气一问,闻得此言便点头笑道: “黄氏亦是荆州望族,却是良配!” 这般和诸葛亮说了几句之后,她便挺着小肚子朝后堂行去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