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可见两个老朋友都要前去看看,他也只得点头应诺。 如此众人辞别了一番,秦瑱等人便越过了沔水,又朝襄阳城内行来。 一路上,庞统的兄弟庞林自是拉着秦瑱一道的询问。 比如那埃及木乃伊是不是真存在,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是否存在,外国人是不是都是金发碧眼等。 秦瑱看着这个好奇的小兄弟,自是一一解答。 而在秦瑱身后,庞统看着侃侃而谈的秦瑱,不由对孔明问道: “说来秦君比我二人年长不过几岁,不知哪里来的这些学问?” “莫非秦君年少之时,曾经乘船出海过不曾?” 诸葛亮一听这话,便微微一笑道: “吾亦不知,士元若有疑问,何不亲自相询?” 庞统闻言,顿时一阵苦笑道: “若说有问,那真是数之不尽,问之不竭!” “秦君远在淮南,出使不过数日。” “现在问之,不过问些皮毛而已。” “但叫秦君去后,这些疑问又当如何解之?” 说实话,庞统现在也想像庞林一般跟在秦瑱身边问长问短。 可问题在于他心中疑问实在是太多了。 可秦瑱谈了一夜,不仅给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,大量的疑问也随之到来! 这直接冲击到了庞统的底层世界观。 让他觉得十分有道理,却又难以说服自己。 这种学问,不像是司马徽等人的学问,问了就再无疑惑; 秦瑱的学问,是那种越问疑惑越多,越需要细细求解才能明白的学问。 本质上,他和诸葛亮一样,是个极度好学的人。 这种难以甚解的感觉,就像是亿万蚂蚁在身上爬,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! 所以他现在十分纠结,即想向秦瑱求教,又觉得时间太少。 怕问到一半秦瑱就走了,那他便要遭受无比的煎熬。 而诸葛亮看着庞统如此,就用手肘碰了碰其肩膀笑道: “既是如此,庞兄又何虑往淮南一行?” “不瞒庞兄,先生现在所述皆是皮毛!” “真正的大道,乃是先生所著之书,皆藏于寿春家中。” “亮每每借来观之,皆有醍醐灌顶之感!” “吾知兄亦好学,若往淮南,来日你我兄弟每日论道,岂不快哉!” 庞统听着这话,便一脸好笑道: “孔明学坏矣,何以如此反面相讥,诱我出仕?” 说实在,好久没见诸葛亮,他觉得诸葛亮变了一些。 以往的诸葛亮是那种坦诚相待,有话直说的真君子。 而现在,坦诚是一样的坦诚,可相比以往,却变得灵活了不少。 就像此时,明明是在引他出仕刘备,明面上却只是邀他前去进学,这可不是以往诸葛亮的行事风格! 诸葛亮见此,自是不能让庞统如此哂笑,便笑道: “吾知士元有国士之才,自当引荐于吾主,此为公也!” “再者你我本为好友,见汝不解其惑,自当为汝解之,此为私也!” “两者皆无掩饰之意,又是公私分明,有何不可?” “只是士元常居襄阳之地,被那些腐儒所染,故觉吾有异心而已。” “此统之心,非亮之心,何以如此曲解吾意!” 庞统听他如此饶舌,便是再度摇头一笑,心想孔明和秦瑱真是天生一对。 两人都善于口舌之辩,一个能规划,一个善施行,刘备有这两个人在手下,还真不是一般诸侯可以抵挡。 但他和诸葛亮不一样,诸葛亮是个内政奇才,他则是善于军事。 现在刘备麾下已经有秦瑱、刘晔、徐庶等人才,他怕是有点难混出头来。 所以他要投刘备麾下,得先做出一些成绩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