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迁都之事,事关国体,今许县为都四载,朝廷初安,到底何故,而公欲迁都?” “且关中早已破败,今虽已复,难置圣驾。” “且若迁都,民必不安,望司空三思,不可肆意妄为!” 说实在的,郑玄来的这几个月一直都在避免和曹操的直接冲突。 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,比孔融好得多。 可现在见曹操突然迁都,郑玄便坐不住了。 而曹操见之,早有对策,当即对众人道: “吾所以迁都之故,乃因许县地处平原,无险可守。” “今袁绍势大,昔日袁术谋逆之时,袁绍便有意助之。” “彼得四州之地,必要南下进犯,吾为陛下计,方欲迁都!” “若现在不迁,来日逆贼兵临城下,可当如何?” 他刚一说罢,又见一老臣起身询问道: “昔日王莽篡逆,焚烧长安,尽为瓦砾之地。” “又有董卓迁都,李郭二人之乱,长安人民百无一二。” “今弃宫室而就荒地,非所宜也;再者曹公拱卫都城,军事为曹公所擅。” “若战不过袁绍,自可求刘征东助力,何以战还未战,便言迁都?” “以此言劝迁都,实非人臣之责也!” 说话之人,乃是司徒赵温,自杨彪被老曹扳倒之后,赵温和郑玄便成了帝党的领头人。 他这话说得刚正,已然是有些恼怒曹操态度。 然则老曹早已定下决心,一脸冷笑道: “刘玄德乃辅国良臣,自当寻之助力!” “然则迁都之议却不可缓,此乃国事,非公可止也!” 如此言罢,他即神色锐利的一扫刘协道: “臣恳请陛下下诏迁都,不知尊意如何?” 被他这么一扫,刘协心中便是一慌,左看右看无人助力,不得已掩面道: “朕颇有不适,此事不若来日再议如何?” 曹操见之,还待再言,却见郑玄喝道: “天子言容后议,司空任旧不须,莫非欲行董贼之事乎?” 曹操被他一喝,顿时愣在当场,死死盯着郑玄不放。 郑玄见状,亦是冷眼视之,气氛一度凝滞。 如此过了许久,方见曹操忽的咧嘴一笑道: “郑司农言过矣,曹某岂是那等谋逆之人。” “既是陛下言容后议,我等后议便是。” “不过还望陛下保重龙体,切莫太过操劳才是!” “另迁都之事,实属关乎朝廷安危,还望陛下虑之!” 言罢,他即不再多言,刘协闻之,唯唯应诺,直言退朝,自回宫中。 却说曹操这边出得宫中,便上车驾,行入府内,便将案桌猛地掀翻怒喝道: “郑啬夫屡次辱我,早晚吾必杀此人!” 但他案桌刚刚一翻,就见一青年行入堂内道: “不知何人又惹父亲这般生怒?” 曹操闻言,定眼看去,却见来人方七尺,形貌与他相似,正是其长子曹昂。 因为秦瑱的存在,曹昂等人都躲过了一劫。 自那以后,曹操出兵便不再带曹昂一起,只让其从荀彧学习治国。 见他前来,老曹自是态度一缓,闷声道: “还能是何人,郑老夫子而已!” “汝不在台中处理政务,又来此地何事?” 而曹昂闻之,便是一脸苦笑道: “父亲不知,孩儿今日正值休沐。” “因闻父亲发怒,故来探望。” 听他也是关心自己,曹操态度越发缓和道: “也是为父事急,竟忘了此事!” “也罢,既是来了,为父问你,都从荀彧学到了何事?” 曹昂听着,急忙上前恭敬回话道: “孩儿观各地民事,方知百姓之艰。” “却如昔日秦师所言,兴亡百姓皆苦。” 如此说了一番,他犹豫了一会儿,又道: “孩儿听闻父亲有意迁都.” 砰!他话音未落,曹操便一巴掌拍在了案桌上怒喝道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