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汝安敢如此妄为,竟欲擅自做主?” 孙翊便是孙策的三弟,也是一众兄弟中脾气最像孙策的一个,极为火爆。 可他毕竟年少,孙暠一听,便即冷笑道: “黄口小儿,汝兄我征战之时,汝还在学堂进学哩。” “而今不过学些雕虫小技,也来显眼,汝待如何?” 孙翊见之,自是受不得激,当场起身便拔刀道: “莫以我年少便杀不得你,可敢与我外出一战?” “有何不敢,吾早有心教训汝,今日正好行事!” 孙暠听着,也是腾的一下站起身来,怒目相对。 孙静身体本就不好,见得子侄如此,一时气得捂住胸口: “两个竖子,速速与我坐下,今敌未至,尔等便如此为之,叫外人看了,如何视我孙氏?” 说实在的,孙坚出身并不太好,其父以种瓜为生。 这也就导致孙家子侄虽多,却多具草莽之气。 但终究富贵久了,所以二人也要脸面,一时只得坐下生起了闷气。 孙静好不容易止住了众人,这才将目光投向了孙翊旁边的孙权道: “仲谋,而今孙氏以汝兄为主,今汝兄不在,仲谋为何一言不发。” 只见孙权其人,方颐大口,紫发闭眼,身材颇为健壮。 面对孙静的询问,孙权面无表情,声音低沉道: “尊者不问,幼者不发,今得诸位在前,议事未定,故不敢言!” 孙静见他如此懂礼,便怒视孙暠道: “汝尚不如仲谋远矣,真竖子也!” 孙暠闻言,顿时别过头去,冷哼了一声。 孙静看着自己儿子如此,顿时长出了一口气,又对孙权道: “今乃以国事为重,无需顾及虚礼,仲谋但有何言,只管开口既是!” 孙权听此,这才装作沉思,过了一会儿才道: “若依孩儿之见,为今之计,当以张公之言为准!” “投降刘备,也无不可,然则叔父之论也是,我孙氏与刘备仇大,刘备恐难容之!” “如此观之,我等若是这般投降,兄长难以得免。” “当与刘备好生商议,议定条件,若他能免吾兄,我等再降,却也不迟!” 他的意见也是投降,但并非单纯投降,而是要和刘备谈条件。 孙静一听这话,自是一阵奇异,抚须沉吟道: “可眼下刘备已然占尽优势,如何会轻易答应赦免伯符?” “因为刘备想要尽快夺取江东,稳定此地局势!” 见孙静不解,孙权便摇了摇头,细细分析道: “叔父只以为当前刘备占尽优势,并未着眼全局。” “依孩儿之见,当前曹袁两家已经势同水火,必要大战!” “刘备所以如此猛攻我江东之地,多半是想从中取利。” “若是我等现在执意不降,虽说兵败之后我孙氏必亡,但此举显然会耽误刘备的战机。” “故而我军越早投降,对刘备越有利,只要我军能提出条件,他多半会应!” 别看孙权此时才十八岁,可其方十五岁,便已经担任县长,故而论起眼光,他反倒远超孙家其他子弟。 孙静闻得其言,自是抚须沉思,而张昭见之,则是一脸喜色道: “仲谋此论颇有见地,若以此论,刘备必然许之。” 眼见张昭也觉此事可行,孙静便有了打算,随之又问道: “虽说此议可也,然则若是伯符不许,又当如何?” 而他一说出,便见孙权站起身来,躬身一拜道: “孩儿愿亲自前往毗陵劝说兄长,待兄长同意之后,孩儿便往刘备营中一行。” 孙静看着他直接请命,便即欣慰一笑,当下应了他的请求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