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: “番薯,又称红薯,地瓜、地蛋,山芋、南北各有不同。” “可是这个不起眼的农作物刚传入华夏的亩产量就可达到2000到3000斤,” “白心番薯产量甚至最高超过了5000斤。” “远远超过了当时华夏水稻和小麦的产量。” “番薯传入华夏后养活了千万人口。” “这对四百年前清朝的人口大爆炸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 “曾被赞誉为‘功比神农的作物’。” 天幕下的众人此刻已经被这夸张的产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,毕竟按照天幕的说法,后世华夏的农作物产量高。除了有袁老等一批大能的精心育种,更有着后世工业化肥的鼎力相助。 可这大清时期就能有如此夸张的产量?岂不是说这个东西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能高产? 大唐位面 贞观年间 太宗皇帝李世民惊叹道:“这两千斤的产量若说是夸张了些,超过五千斤就堪称玄幻了。” 尉迟恭迟疑道:“五千斤,这玩意是不是不好吃啊。就和那什么猴面包树的果子一样?” 李靖开口道:“若是能称得上是农作物,五千斤的亩产能养活多少人?” “一亩比大唐当前的十亩尚且有余。” 众人闻言纷纷精神一振,这人口多了就增加疆域,疆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人口。 如此往复循环。 华夏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。若是真的能获得这种作物,辅以天幕传授的各种知识科学。 世界上只有一个大唐还远吗?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老朱皱眉眯起了眼睛,打起十二分的精神,血液里的农民基因促使着他对地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。 更何况这个可是能够亩产超过五千斤的神物。 若是饥荒年代,这能拯救多少人啊! 他们没有袁老那样的大能,若是能拥有这种作物,哪怕只是相关信息,也足以改变大明的命运。 朱元璋回想起天幕所言明末的小冰期,眉头不由得皱的更深。 “咱一定要将这个番薯搞到手!”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: “番薯营养价值丰富,含有果胶、蛋白质、纤维素、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,对于抗癌、预防肺气肿、预防糖尿病、保护心脏、减肥都有着奇效,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。” 尉迟恭:“这么高产,还有这么多用处,一定很难吃。” 华佗:“虽然不知道这些病是啥,但是大受震撼!这哪是农作物,这是亩产五千斤的良药啊。” 第(1/3)页